杨姓祖源研讨会纪要收藏艺术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名家字画,中国书画,书画资讯,名家视频,书画名家,书画展厅,扇载翰墨,名作鉴赏,名家专栏,书画论坛,书画讲堂,书画故事,个人网展,拍卖资讯,名家专访,画廊推荐,书画评论,书画博客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刘大为,刘文西,孙伯翔,方增先,沃兴华,萧云儒,江淳,古玩,古董,蒋为民,李德西,林岫,张省,肖峰,张惠臣,张希和,博物馆,古玩城,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欢迎来到《收藏艺术报网》--文化交流汇高朋集思广益 艺术展示迎雅士博古通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电子报刊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视频访谈  |  名家列表  |  在线展厅  |  收藏鉴赏  |  推荐名家  |  文物古迹  |  诗词歌赋
盆景奇石  |  良水之源  |  名家网展  |  艺术评论  |  名家专访  |  画廊藏馆  |  书画鉴赏  |  关于我们  |  海西文化
诚徵灵化
焦点收藏 | 专题报道 | 藏珍鉴宝 | 企业文化 | 弘农杨氏 | 圣王文化 |
您的位置:首页 > 弘农杨氏 > 正文
杨姓祖源研讨会纪要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1-04-26 14:41:48 阅读:67979次 来源:收藏艺术报网 双击自动滚屏

    在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争论,求同存异。根据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杨姓在全国各姓中位居第六位,人口众多,分布很广。同其他姓氏一样,杨姓是多元的,但就弘农杨氏来说,普遍认同出自周朝姬姓,又都承认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后裔,
然而杨震并不是弘农杨氏的受姓始祖,采取顺藤摸瓜的办法从杨震往上追,找到谁第一个姓杨就比较容易了,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家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杨升南教授的“伯侨不姓杨”之说基本上取得了共识。杨升南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大胆提出了“伯侨不姓杨”的主张。他认为,从血缘关系上来说,伯侨是杨氏的先祖,但从姓氏上来看,他是姬姓而不姓杨。西汉扬雄在《反离骚》中也说,伯侨出自“有周氏”是姬姓。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所共有的,它是永不变的;“氏”是贵族所拥有的身份标志,“氏”是随时可改变的。天子、诸侯以国为“氏”,卿大夫则以所封的邑为“氏”。父子虽姓不变但氏名则可变,父子不同氏名是常事,同一个人也有前后不同氏名的。北宋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中:“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羊舌大夫也……突生职,职五子:赤、肸、鲋、虎、季夙。”列其世系表可为:伯侨—(羊舌)文—羊舌突—羊舌职—羊舌肸(杨肸)—杨石(杨食我)。杨肸以上都是姬姓,是以“羊舌”为氏的,杨肸的“杨”是因“食采于杨氏”而“以邑为氏”,于是他将祖辈的“羊舌”氏名,改换成以“杨”为氏名,而称为“杨肸”,其子亦称为“杨石”,字号为“杨食我”(或杨石我)。杨肸、杨石的后代子孙就都以“杨”为氏。杨字在秦朝以前不是姓只是氏,秦汉以后,姓氏合一不分,“杨”也就成为了姓,而称为“杨姓”。因此,从姓氏上说,伯侨并不姓杨,姓杨则是从他的五世孙杨肸开始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79年缩印本)曾多次提到杨肸。在“杨”字下有字条“古国名,姬姓。在今山西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成为羊舌肸的采邑。”《辞海》“叔向”词条的解释为:“叔向,一作叔响。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氏,名肸。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又称杨肸。晋悼公时,为太子彪(即后之晋平公)的傅(老师)。晋平公六年(前522年),因其弟羊舌虎和栾盈同党,一度为范宣子所囚,后被晋平公任为太傅。”另外,“羊舌”词条的解释:“羊舌,复姓。春秋时晋国有羊舌肸。”晋平公六年和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杨肸的子孙惨遭两次大难,几乎被灭门,幸存者离开原食邑地逃亡华山仙峪避难,并在今陕西华阴一带定居下来。北宋欧阳修在其所著《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里对此有记载:“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地平阳杨氏县是也。叔向生伯石,字石我,以邑为氏,号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有杨章者……”。从杨肸到杨章再到杨震大约经历了从春秋、战国、秦、汉六百余年,其世系表为肸一石一道一忠一祺一惠一元一温一志一章一款一硕一喜一敷一毋害一敞一忠一潭一宝一震。陕西华阴地属汉武帝时设置的弘农郡,杨肸的子孙就以该郡郡名自号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始祖是杨肸这个说法,在古文献记载中出现最早的,是春秋晚期人左丘明所著的《春秋左传》。《左传》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叔向(羊舌肸)首次被称为杨肸,称其子为杨石。昭公二十八年(公元前514年)此书记载杨肸(叔向)之子杨食我被灭的情况:“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左丘明与孔子是同时代的文化名人,他在《左传》中记载的叔向之事,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北宋以后的人为杨氏人修谱所写的序文中,有不少是以羊舌肸(叔向)为杨姓始祖的。如北宋著名学者杨大雅、杨绘、吕夏卿他们都是这个意见。杨绘在所作《杨氏血脉图序》里写道:惟绘家所传之谱,出于华阴之杨,本晋之公族。羊舌职为晋大夫,生四子,第二子名肸,字叔向,食邑于平阳杨氏县……叔向之子食我,因助祁盈党,为晋所灭。叔向子孙有逃于华阴山峪中,姓杨氏。至战国,名章者始见于世。杨绘是北宋进士,宋神宗时任“知制诰”,即为皇帝起草文书,可见其学问及地位。宋神宗时的杨偕,任工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他在《杨氏新昌谱后序》里肯定杨姓始祖是杨肸:肸食邑于杨氏,故《春秋》左氏书曰“铜鞮伯华”,又曰“杨肸”,由是杨姓始祖。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为晋上卿(按:杨食我爵为大夫,不是上卿)。祁盈获罪于公室,诛及于石,故曰“晋杀杨食我而灭其族。”叔向之子孙曰季夙、曰道,逃居华山仙峪,遂为华阴杨氏。
    清代的大历史学家赵翼,著有《二十二史考异》,他在《江苏贝庄新修杨氏族谱序》中说,大夫叔向之子食采邑于杨,而杨姓之以肇焉。春秋战国支派尚微,汉兴,有杨喜从高祖有功,封赤泉侯。清人熊峻运《增补族谱笺释》说,周宣王子尚父封于杨,晋灭之。晋武公子伯侨食采羊舌,后为羊舌氏,至叔向更封于杨,子孙为杨氏。从上引用的北宋至清代的著名文化名人,都指出杨氏得名号是春秋时期晋国太傅叔向,即杨肸,都说叔向食采于杨,同《左传》上的记载也是相吻合的。
叔向早年称羊舌肸,他使用的“羊舌”氏名是继承他父亲羊舌职的氏名而来的。后来他因官为上大夫,又是晋平公的老师,有功劳而“食采杨氏”县,乃改作以“杨”为氏名,就与其父亲不同氏名了。叔向的儿子伯石字食我,不再使用祖父羊舌职的氏名“羊舌”,而用其父亲叔向所获得的氏名而称为杨石或杨食我。到秦汉时期,姓、氏不分,姓仍是姓而氏也被当作姓使用,原来的氏名就升格都成了姓。原有的姓仍然有部分人使用,氏名升格成为姓后姓的数量也大大地增加起来,于是就有“百家姓”之盛况,与先秦时期只有二十多个姓的局面就大不相同了。
    本文共分 1 2 3 4 页    
上一篇: 杨家将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概述
下一篇: 为中国的书法振兴鼓与呼(苏本一)
相关新闻
·中华通谱台港澳卷 [ 2024-12-19 ]
·世界杨氏联谊会的辉煌历程与精神传承 [ 2024-12-17 ]
·全球董杨童第25届恳亲大会在泉州举行 [ 2024-11-02 ]
·福清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杨氏委员会 2024 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大会成功举办 [ 2024-10-06 ]
·南平市延平区杨时文化研究会第四届会员大会隆重举行 [ 2024-08-25 ]
·世杨会发展的历程与意义 [ 2024-07-27 ]
·从先辈飘洋过海到联谊会盛举——杨氏的荣耀历程 [ 2024-07-24 ]
·马来西亚杨氏联合总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盛大举行 [ 2024-07-19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弘农杨氏
暂无内容
阅读排行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暨...
·首届“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
·亟待保护的明代进士杨表古墓
·杨子艺与陈美祥向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紫气东来闽山闽水描秀色 金鸡喜报华侨...
·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之道文明古国文化...
最近加盟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详细
陈奇
点击查看详细
张际才
点击查看详细
大土三阳
点击查看详细
施鹤平
点击查看详细
仇官有
点击查看详细
杨和岳
新作展示 更多>>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徐三庚寿山芙蓉石印章“雪腾”

黄龙玉仙翁

和田玉貔貅

寿山石财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站介绍 | 艺术顾问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12-2020 版权所有@ 漳州市芗城区聚艺轩书画店 Allcopyright (C)《收藏艺术报》 手机:13960023288 电话:0592-5607266
主管:收藏艺术报 总编辑:杨子艺 地址:厦门市芙蓉苑嘉园路191--101焦点收藏 闽ICP备180040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