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初教授生平与艺术初探收藏艺术报—中国书画名家作品网上交流,名家字画,中国书画,书画资讯,名家视频,书画名家,书画展厅,扇载翰墨,名作鉴赏,名家专栏,书画论坛,书画讲堂,书画故事,个人网展,拍卖资讯,名家专访,画廊推荐,书画评论,书画博客最新书画资讯,研究鉴赏收藏,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刘大为,刘文西,孙伯翔,方增先,沃兴华,萧云儒,江淳,古玩,古董,蒋为民,李德西,林岫,张省,肖峰,张惠臣,张希和,博物馆,古玩城,为中国书画名家提供展示平台的专业网站。
欢迎来到《收藏艺术报网》--文化交流汇高朋集思广益 艺术展示迎雅士博古通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电子报刊
网站首页  |  焦点新闻  |  视频访谈  |  名家列表  |  在线展厅  |  收藏鉴赏  |  推荐名家  |  文物古迹  |  诗词歌赋
盆景奇石  |  良水之源  |  名家网展  |  艺术评论  |  名家专访  |  画廊藏馆  |  书画鉴赏  |  关于我们  |  海西文化
诚徵灵化
焦点收藏 | 专题报道 | 藏珍鉴宝 | 企业文化 | 弘农杨氏 | 圣王文化 |
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周碧初教授生平与艺术初探
发布者:本站 发布时间:2012-05-30 21:19:57 阅读:4549次 来源:收藏艺术报网 双击自动滚屏
古 今 独 立  一 代 宗 师
——周碧初教授生平与艺术初探
朱镇生
    提起周碧初,今人对他的研究恐怕不多。在中央电视台《中国风》栏目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美术研究专家、学者们所主持的“中国近代油画”未能提到周碧初的名字,由著名油画家罗工柳先生主编的《中国美术馆珍藏中国油画集》中也没能见到周碧初的作品。这毕竟失之于公允,成为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个遗憾!1993年春夏之间,我为筹建“周碧初艺术馆”事宜,曾数次拜访过罗工柳教授,并向罗教授奉送一册《周碧初画集》。罗先生说:“周先生的画很有风格,色彩也好,像周先生这样的中国油画界老前辈,那本《中国美术馆珍藏中国油画集》没有收入他的作品是很遗撼的,这可能是周先生没有到中国美术馆来办过展览有关(这也是周先生的一大遗憾);另一方面,中国美术馆自身缺少经费,不可能到各地去收藏优秀的美术作品。我在全国政协的会议上多次提过这个问题。但因国家财政困难,都没办法解决。”后来经罗工柳教授介绍,我去找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扬力舟先生商谈,并经美术馆讨论研究之后,由杨先生写信给周碧初教授,并托我转告周老:中国美术馆决定收藏周老的油画作品一、二幅,除收藏证书之外,只能适当给一点稿费,并征求周老的意见。当然,一生不卖画,视金钱为身外之物的周碧初教授,欣然应诺。这是1993年下半年的事,中国美术馆终于收藏了周碧初教授的油画代表作《春天》。
    作为‘中国近代油画的开拓者之一”,周碧初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周是一位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以毕生之精力,贡献给他所钟爱的油画艺术,并在油画民族化的不懈探索、追求中,奉献自己的一生,直至耄耋之年,仍执笔不辍;周先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为创立、完善、发展我国油画教学体系,做出宝贵的贡献。他和徐悲鸿、林风眼、颜文梁、庞薰琴、陈抱一、刘海粟等都是中国现代油画之引进者和开拓者,留下了卓越的功绩。
 
留学法国
   周碧初先生,乳名二夯,字如炎,后取学名碧初。1903年生于福建省平和县霞寨深渡村,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周家世代以农耕为业,到了父亲这一代开始经商。父亲周诵三(乡人称为读老),念过私塾,先在霞寨圩开“合发”字号豆腐店,兼卖杂货。母亲曾麺,幼至周家为童养媳,是个苦出身之人,长得很秀气,虽不识字,人却聪明,手脚勤快,擅长绣花,善做豆腐,为周家长辈所偏爱;周老先生因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后来到漳州对外贸易重要港口的石码镇开烟店 ,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烟丝加工厂和经营烟丝的公司,并有业务做到新加坡、南洋。
    周老先生先后娶了三房妻室,共有七个儿子。周为发妻曾麺所生,曾氏共生有五个孩子;二太太名玫瑰,生有二个孩子,二太太早逝。后在石码再娶三太太郭氏,名来发.无生养。周老先生把七个儿子分别取名为:一江(字如渊)、二夯(字如炎)、三杰(字如英)、四成(早逝)、五行(字如龙)、六风(字如虎)、七树(字如豹)。周碧初排行老二,叫二夯,从小聪敏过人,但性格固执,沉默寡言。在家里,碧初深得父母之疼爱。周老先生一生从农民到商人,在旧社会由于没有什么文化而受尽欺辱和苦楚,为此他老人家对儿孙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对幼小的周碧初寄于厚望。周碧初七岁始先在霞寨进学读私塾。当时常有来自闽西上杭一带的民间画师来画“大寿”。当人物的音容笑貌出现在画师笔下时,周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以“竹竿为笔,沙地为纸”,抒发了自己的灵性,立下了学画的志向。十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厦门鼓浪屿读小学,小学毕业进入当时国内较先进的集美中学就读,集美学校是由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周是集美中学第二届学生。在厦门读中小学期间,厦门岛、鼓浪屿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给周以启示。周开始画写生作品。1922年,廿岁的周碧初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开始接受较正规的美术教育。1924年从厦门美专毕业,在父亲经商的新加坡任中小学图画教员。
    1925年秋,一心向往着更高艺术殿堂的周碧初,没有听从父亲要他“改行经商”的规劝,毅然离开新加坡去法国巴黎。先进日良美术研究院深造。课余,周去铁工厂打工,晚上进夜校读法文。次年,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周考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门学校,师从印象派名家约乃斯·罗隆教授。在此周得到正规严格的美术教育,获得扎实的基本功。此时徐悲鸿先生也在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徐先生回国之前,周有机会与徐悲鸿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人生,周对徐悲鸿高尚的人格十分敬重。共同的志向与爱好,促使他们成为好朋友,愿为发展中国油画艺术事业奋斗终生。1928年夏天,创办苏州美专并任校长的颜文梁,受徐悲鸿之影响赴法留学,正好与周同校,周与颜文梁很快成为同窗好友,交往弥深。俩人经常一起去巴黎郊外写生,周的作品《塞纳河畔》、《巴比松村》等在法国展出,受到社会好评。周在法国加入巴黎求亮美术研究会为会员。1930年.学成回国。
 
 
精湛的油画艺术
    周碧初教授是我国老一辈的油画家,从事绘画艺术七十多个春秋。对艺术孜孜以求,数十年如一日走自己的路,默默地耕耘。一生坚持油画艺术民族化的探索,并取得辉煌的成果。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登山涉水不辞辛劳,创作大量的风景油画以及花果、静物、人物作品。周先生的油画艺术在我国艺坛上独树一帜,造诣很深,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特色。廿年代留法期间师从印象派名家约乃斯·罗隆教授,罗隆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家;并从文艺复兴和欧州现实主义诸大师真迹中汲取养份,周碧初对达·芬奇、米勒、库尔贝、柯罗的艺术推崇备至。他悉心探讨十九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柯尔培、柯罗的艺术。他喜爱米勒朴实的现实主义作风,柯尔培表现人物精湛的技巧和柯罗作品的抒情色彩。他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细心地临摹米勒的代表作《拾穗》。我们可以看到周碧初作品朴素的、抒情的因素和面向生活的精神,是吸取了这些前辈画家经验的。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法国新兴的印象主义画派,如莫奈、马奈、雷诺阿、西斯莱等的作品.生动勃勃,充满艺术活力,深深地吸引着年青的周碧初。印象派十分重视来自自然界的光色变化,侧重表现对象的整体与气氛,笔触细腻流畅,设色鲜丽响亮。它在油画艺术上独创的画风,尤其是在色彩和光的认识和实践上(包括笔触的表现力),开拓了较之他们前辈艺术家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于是周广泛吸收,开始运用鲜明的色彩组合,用颤动的笔触绘塞纳河、巴黎市郊、巴比松村的风景。这一时期的作品《塞纳河畔》、《巴比松村》等作品在法国展出,并受到好评,正是吸取并运用印象派的艺术方法创作的。他深知印象派是汲取东方艺术,融合西方人的情趣而产生、发展的,中国的壁画、民间年画所特具的绚丽色彩,传统绘画与书法中的线条和点、划、皱、捺、勒的变化,和印象派的光色揉合起来,不是更显得丰富多彩了吗?为了画出具有中国气派与民族特色的油画,他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并取得成功。恰如肖锋先生所云:“他从西方传统的油画中,领略了严格的造型法则;又从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中,借鉴其科学色彩原理;并从我国民族的传统艺术中汲吮营养,取其所长,融会贯通并为己所用,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930年从巴黎归国后,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同时潜心作画,朝夕勤奋,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作于1932年的油画作品《西湖》发表于英国专业刊物《画室》,是他的成名之作。1936年撰写 《西画概论》一书在上海出版,并参加由徐悲鸿、汪亚尘、朱屺瞻发起组织的“默社画会”。1939年,为激励同胞的爱国抗战之心和鼓舞斗志,周先生与朱屺瞻、陈抱一、宋钟元在上海大新公司展览厅举办颇具影响的“五人联合油画展览会”。1940年,经过一番准备,周先生在上海威海卫路福建华侨俱乐部,举办首次个人作品展览,获得成功。次年,离开执教八年之久的新华艺专,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专门学校,与潘天寿、郑午昌同事,经常一起切磋画艺,过从甚密。时当盛年的周碧初先生,常离开杭州到江浙一带、常熟等地写生作画,创作颇丰。此时,周对“油画民族化”问题考虑良多,并于1943年赴北平,晤黄宾虹,对中国画和西洋画展开讨论,两位画家在许多艺术观点上取得共识。1944年,周先生在上海南京西路南海花园再次举办个人画展。号称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滩,人文荟萃,名家云集,而对周先生那色彩丰富响亮,构图严谨,功力深厚,又颇具东方民族情调的油画作品,不仅是为祖国山川立传,在国难当头的抗战期间,更是默默无声的呼唤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爱,更是激起国民抗战,赶走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其反响十分强烈。次年经福州、武夷山、泉州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平和,对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倍感亲切。在家乡平和,周创作了一幅取名《英雄山》的风景画。《英雄山》取材平和小尖山,小尖山为大革命时期,中共地下党活动据点,这幅作品,后来被上海博物馆收藏。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对印象画派和中国画的大写意,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在笔触、用色和构图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1949年,周先生在香港、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后,赴印度尼西亚,定居雅加达。直至1959年,经由多种渠道,欣闻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艺术的发展,促使画家思归的心绪,终于在1959年秋天回到祖国(并在上海美专任教授)。在印尼的十年,是先生艺术创作鼎盛时期。美丽的南洋亚热带风光,为先生提供了丰富而又适合于自己表现方法的条件,画起来特别感到得心应手,常常一幅作品,数小时一气呵成。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印尼火山区》、《沙琅安山景》、《印尼风景》、《尼印佛塔浮雕》等让人领略南洋群岛亚热带明艳风光和色彩。这时的作品明显的偏重色彩,削弱明暗,并减低色阶关系,从而创造出清新、温和的画面,更优雅动人。这些作品显示了先生深邃的观察力和炽热的内心感受,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周先生先后在新加坡、泗水、万隆、雅加达举办画展,收到各界的好评,声誉日隆。一位印尼著名画家、雕塑家享德拉高度评价周的画:“初看平静沉着,画中却蕴藏着强烈的情感,有深厚的功力”。1959年6月,周先生在雅加达举办大型画展,展出油画104幅,中国画47幅,当地政要、各界人士均出席开幕式,各大报刊以显著的地位报导、介绍了先生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印尼期间,周以著名华侨画家身份,受印尼总统苏加诺博士的接见,并应邀为《苏加诺总统珍藏世界名画集》艺术顾问,向苏加诺博士赠送了题名为《言子墓》的一幅油画。
   1959年9月,周先生回国后的作品更富有浓厚民族色彩。《宁岗》构图平远、广阔、色彩鲜明、谐和,笔触很有韵致;《古城水乡》乡土气息很浓,带有浓郁的抒情情调;《柳浪春色》阳光明媚,色彩华丽;《上海近郊(春色)》生机勃勃,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此外《西湖雨后》《北海公园》都各有特色和不同表现方法。周先生作于1961年的《浦江日出》,与法国印象派的代表性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有异曲同工之妙。莫奈《日出》一画虽然近乎速写式的,但它却是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表现了画家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色的鲜明印象。同是写“日出”,周的《浦江日出》色彩明朗,更多的寄托着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与信心,周的画充满感情色彩与意境的营造。从这些作品的题材和情调中,可以看到画家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的强烈感情,同时也看到在艺术探索上,画家有了更多的收获。
 
 
    周碧初教授的静物画是有独特风格的。他特别喜欢画水果与瓶花,布置简单,讲究均衡,并废去了繁琐的衬布,虚实结合,色彩丰富。如《柠檬》、《玉兰花》、《热带水果》、《南瓜》、《陶马》、《新禧》等等更具有独特的面貌、强烈的质感和实在感,耐人寻味。他的晚年作品《山峡雨意》、《黄山松云》等更显示东西方艺术的结合,令人感到有如中国山水画的意韵。借物抒情,神韵和意境流露笔端。
    周的画具有中国画的韵味,是周一生追求油画民族化的结果。这里不能不提到周与黄宾虹、潘天寿、朱屺瞻、唐云这些中国画名家的密切交往,他自己也偶作写意花鸟画,并注意对中国书画的收藏与鉴赏,以求提高对东方传统绘画精神的理解与吸收。周先生的作品即不像徐悲鸿的中是中,西是西,也没有林风眼的中西揉在一起。而是借鉴印象派的艺术手法,采用鲜明的、丰富的色彩组合,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创造性地溶人中国传统艺术情趣和手法,使其油画形成了极具个性而渗透有东方民族精神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构图严谨、色彩绚丽、明净透彻,笔姿多变而形神兼备。他的风景画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抒情风韵。被名画家秦宣夫先生称为:“是我国独树一帜的色彩画家”,实不为过。正如油画理论家张隆基先生所指出“在我国老一辈的先驱油画家中还未曾见过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油画作品,它发挥欧州印象派绘画传统又有民族气派,它们是周老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国十分珍贵的艺术瑰宝”。周碧初教授的油画艺术被誉为“中国气派,东方情调,古今独立,一代宗师”是当之无愧的。
   周教授先后在上海、福州、平和、厦门、香港、台湾、雅加达、万隆、泗水、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的油画作品《言子墓》、《春色》、《桃》、《英雄山》、《菊黄蟹肥》、《漓江之畔》、《梅园》等分别为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博士、印尼国家博物馆及国内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周先生著有专著《西画概论》、《近代法国画展之源流》;出版画集《周碧初画集》(1981年)、《周碧初画集》(1993年)、《周碧初藏画集》(1982年)。“周碧初艺术馆”1993年10月在其家乡福建平和县落成开馆。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为其题额。周碧初教授先前曾任上海美协理事、上海文联委员、上海侨联荣誉委员、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颈问、上海交大艺术顾问。
中国油画艺术教育家
    周碧初是中国早期油画的引进者和开拓者之一。他把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从事创作和艺术教育,硕果累累。1930年,刚从法国留学归来不久,被当时的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作为名流聘任为美专西画教授。在20世纪之初,北平艺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厦门美专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最早又最负盛名的五所美术专科学校。周先生自1930年至1995年逝世,这半个多世纪中,先后在厦门美专、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国立艺专任教达数十年之久。周与黄宾虹、潘天寿、郑午昌、林风眼、朱屺瞻、陈抱一、张聿光、汪亚尘、来楚生、唐云等共过事,并交往甚笃。晚年周先生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工作,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为创立完善,发展我国油画教学体系做出突出的贡献。周是一位真诚的艺术家,诲人不倦的导师,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艺术园地,对艺术青年热心培育,关怀备至,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许多在他培育下的艺术青年,如冼星海夫妇、王式廓夫妇、瞿维、黄镇、阎丽川、卲洛羊、邱锐敏等都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艺术家、教授等专业人才。他教书育人,又不断的完善自己,正如卲洛羊先生所云:“周碧初教授一生,是方方正正做人,是认认真真作画,一位纯正的艺术家。”
   画马当以马为师,循疱丁解牛之道。周的油画创作,也都由写生而来,绝不凭空臆造。我还记得那是1982年春夏之交,周老应福建省美协之邀返回福州、武夷、平和、厦门办展、讲学,我有幸陪同周老到革命老区平和长乐、厦门集美海堤、南普陀等地写生、创作。周老虽已耄耋之年,而作画非常认真,给我印象深刻。周老还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一点也不能马虎,面对大自然,要注意体验,认真整体观察,研究和比较自然界丰富的形态、层次,色彩必须客观中去找,不能急于求成。他竭力反对某些“名流”以“大艺术家”自居,不好好作画,且喜欢讲大话,沽名钓誉。他对徐悲鸿很敬重,崇尚徐“作人不要有傲气,但要有傲骨”的高尚人格,但在教学上他不主张照搬苏联的模式,主张“师造化”。周先生为人正直,热衷艺术教育事业,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始终如一。
爱国爱乡  无私奉献
   1937年日本入侵中国,华夏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44年上海已沦陷,忧心重重的周碧初教授,不愿受日本人所利用,辗转回到福建欲往武夷山写生,途径泉州时,李硕卿及厦门美专的学生林英仪等接待了周先生,林英仪先生还当场赋诗一首:
     丹青海上早蜚声,且喜春风度鲤城:熹纳云山追化境,点苔暇藻更浑成;
     游踪欲去窥武夷,避地归来为甲兵;世乱相逢非偶尔,师门回首不胜情。
    周先生到武夷山写生后,到石码,与当地书画家一起作画论艺,如沈汉桢、汪海清(二位均是周的学生)、王风池、郭韫珊、林文吉等,常在一起作画,当时周先生还把他平时收藏的许多当代名家书画带回石码,在石码还开了一次颇具影响的“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展品中有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名家精品。由收藏家王凤池先生作序,此文还发表于闽南、厦门各报、轰动一时。在周先生的影响下,由周碧初、王凤池、郭韫珊、琳文吉、郑静安、黄长爵(黄为抗战胜利接收后的厦门市长)等人发起,在石码成立“石溪金石书画社”,并由周先生请涂悲鸿、诸乐三篆写匾额(今尚珍藏石码博物馆)。一时文风兴盛,传为美谈。
   中国美术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徐悲鸿先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7年回国。周先生是1925年到法国,共同的志向促使他们在法国期间,就成为好朋友。1930年周自巴黎归来,时有书信往来,交情甚笃。抗日战争刚结束的1946年,周先生到香港、台湾旅行写生办书画展,此时徐悲鸿初到北平不久,周欲到徐主持的北平艺专从教,可以共同为建立中国自己的油画体系尽力,徐却劝周在台留下,以建立地方宗派。从徐致周信中可见一斑:
   碧初道长惠鉴   奉手教欣知友人无恙,且旅行台省写生,曷胜羡慕,弟来北平已及两月,人事方面因弟昔日主持之中国美术学院同人,以停停懈懈,故悉将容纳。北平艺专因之西画方面人浮于事,且他日再为设法也。鄙意兄既台湾,便即为此省文化努力谋中国文化普遍开展,且可在该地建立宗派,否则人才集中一隅,大非良法,不知吾兄尊知如何?几年来健康不佳,精神大非昔比。孟三先生今在澳州养病,年以后将往美国。
     敬问并颂
                   艺安
   悲鸿  九月二十八日
    周先生接徐悲鸿信后没有去北平。1949年在香港、台湾,台北“国父纪念馆”(即中山堂)举办个人画展,获得成功,同年经南洋星州抵达印尼,侨居雅加达。他被印尼南洋群岛热带风光和艳丽色彩所吸引,使侨居印尼,潜心写生创作。周先生就在印尼一住十年,这是周先生创作旺盛的十年,作品甚丰,多次举办展览,蜚声艺坛。周先生还被印尼聘为宫庭画师,受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博士接见,并被聘为苏加诺珍藏《世界名画集》艺术顾问;为增进中国与印尼人民的友谊,为促进华侨与祖国联系做了有益的工作。1959年,当周从媒体中了解到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毅然抛去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于1959年9月回到祖国。周先生到各地旅行参观、写生,祖国建设的崭新面貌,使他心情舒畅,次年任教于上海美专油画系。他注重“师造化”,热爱生活,带着满腔热情去窥探大自然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与造化中的美与艺术真谛、熔铸于作品之中。他曾四上井岗山,以景仰的心情体察高山峻岭所蕴藏着的雄伟博大,气势磅礴的内涵与神采,从而创作出一幅幅意境深远的井岗山风景画。在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这种炽热的爱国情感。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感情,凝聚笔端,倾写在画面上。即使在“文革”期间经受挫折也未曾辍笔。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对党的观念更为坚定。1984年以八十二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他曾出席全国文代会,获全国归侨侨眷、侨务工作者先进个人,市文化局先进工作者,市文化局优秀党员称号,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晚年周先生以满腔的热情关怀家乡的文化艺术事业。1982年先生回家乡平和讲学、举办了个人画展,还担任“平和县美协的名誉主席”。先后三次把自己珍藏几十年的一百二十幅近、现代名家字画无偿捐赠给家乡漳州平和人民,以丰富家乡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这些大师的作品有的是他一生省吃俭用购买所得,有的是友人盛情所赠,先生皆视为至宝。其中包括好友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张聿光、唐云等名家之作,不收分文,足见其高尚的人格和广阔的胸怀。1993年又将自己的一批油画作品无偿献给平和人民,拳拳之心,赤子之情,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家乡人民为弘扬周碧初教授的艺术丰功和爱国之心,兴建了周碧初艺术馆。
    周碧初先生的人品是有口皆碑的,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为人诚厚、坦荡、正直。周先生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献身艺术事业的精神及其精湛的绘画艺术堪称一代楷模。
 
   国际当代书画学会研究员;国际徐悲鸿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漳州市政协委员、美协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周碧初书画院艺术顾问;平和县文化馆高级研究馆员。  朱镇生 撰文联系地址:福建省平和县文化馆    联系电话:0596-5232191  15960627138 邮编:363700
已故画家朱镇生山水遗作
已故画家朱镇生山水遗作
    本文共分 1 页    
上一篇: 中国太极村—福塘
下一篇: 聚源土楼酒店
相关新闻
·陈奇双栖绘画的奇幻艺境 [ 2025-01-06 ]
·游嘉瑞艺术人生 [ 2024-12-25 ]
·杨永让书法艺术 [ 2024-11-26 ]
·军魂永铸 艺海生辉 [ 2024-02-01 ]
·弘一法师与漳州之法缘 [ 2024-01-17 ]
·弘一法师书法 [ 2024-01-17 ]
·观周恩来舒同诗书作品有感 [ 2023-08-26 ]
·舒同随毛主席参加漳州战役 [ 2023-08-17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艺术评论
暂无内容
阅读排行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
·“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诗书画巡回展暨...
·首届“连和中华——海峡两岸连氏宗亲...
·亟待保护的明代进士杨表古墓
·杨子艺与陈美祥向央视艺术品投资栏目...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书画展—...
·紫气东来闽山闽水描秀色 金鸡喜报华侨...
·一带一路中国梦中国之道文明古国文化...
最近加盟名家 更多>>
点击查看详细
陈奇
点击查看详细
张际才
点击查看详细
大土三阳
点击查看详细
施鹤平
点击查看详细
仇官有
点击查看详细
杨和岳
新作展示 更多>>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活画大师吴增山水

徐三庚寿山芙蓉石印章“雪腾”

黄龙玉仙翁

和田玉貔貅

寿山石财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本站介绍 | 艺术顾问 | 在线交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2012-2020 版权所有@ 漳州市芗城区聚艺轩书画店 Allcopyright (C)《收藏艺术报》 手机:13960023288 电话:0592-5607266
主管:收藏艺术报 总编辑:杨子艺 地址:厦门市芙蓉苑嘉园路191--101焦点收藏 闽ICP备18004056号-1